李惠利_李恢
来源:互联网     时间:2023-05-06 02:08:00

1、李恢(?---231),字德昂,建宁俞元(今云南澄江)人。


【资料图】

2、三国时期蜀汉大臣,在蜀汉平定南中之中贡献甚大。

3、  人物生平  李恢早年在郡里当督邮,他的姑夫爨习是建伶的县令,有违法的行为,李恢连坐免官。

4、由于爨习是这一带有势力的豪族,太守董和就把事情压了下来,没有免李恢的官。

5、   【213年】,董和推荐李恢到州里任官,李恢在路上听说了,刘备自葭萌返回,开始进攻刘璋的消息。

6、李恢认为刘璋一定失败,而刘备一定能成功占领益州,于是便假称自己是郡里派来的使者,去见刘备。

7、李恢在绵竹遇到了刘备,刘备很赏识他,让他跟随,一起进攻雒城。

8、   【214年】,刘备派李恢去汉中连结马超,马超于是归顺于刘备。

9、不久,刘璋投降,刘备领益州牧,以李恢为功曹书佐主簿。

10、后来,有逃往的犯人诬陷李恢要谋反,执法部门将他抓捕,刘备认为李恢不会谋反,将他释放并升为别驾从事。

11、   【221年】,刘备称帝,当时庲降都督邓方逝世,刘备问李恢谁可以代替他,李恢毛遂自荐,刘备笑着说:“我的本意也是用你。

12、”于是任命李恢为庲降都督,使持节领交州剌史,住扎在平夷县。

13、   【223年】,刘备病逝,高定、雍闿、朱褒分别在越巂、建宁、牂牁造反。

14、225年,诸葛亮南征,首先到达越巂,而李恢进军建宁。

15、各县的叛军集结,把李恢的部队包围在昆明。

16、当时李恢的部队只有敌人的一半,又没有诸葛亮军的消息,于是李恢给叛军消息:“官军的粮食吃完了,打算撤退。

17、我们中间有些人久里家乡,如今得到机会回来,不想再返回北方,想与你们共同谋划大事,所以才坦诚相告。

18、”叛军相信了他的话,所以放松了包围圈的守备。

19、李恢率军出击,一举击破了敌人,追赶敌人的残部,南至盘江,东到牂牁,与诸葛亮军声势相连。

20、南方平定后,李恢的军功最多,被封为汉兴亭侯,加拜安汉将军。

21、后来大军撤还,南方的少数民族又有叛乱,杀害了守将,李恢亲自带兵去讨伐,铲除了有意造反者,并把他们部落的头领都迁往成都,向叟、濮等族征收耕牛、战马、金银、犀革,用来补充军资,因此当时的军事费用并不缺乏。

22、   【229年】,吴蜀联盟,划分天下,交州在名义上被划归吴国,于是李恢解除了交州剌史的职位,改任建宁太守,因此回到本郡任职,后来移居汉中。

23、   【231年】,李恢逝世,儿子李遗继嗣。

24、李恢弟弟的儿子李球,任羽林右部督,跟随诸葛瞻战死于绵竹。

25、  历史传记  蜀安汉将军、建宁太守。

26、仕郡督邮,姑夫爨习为建伶令,有违犯之事,恢坐习免官。

27、太守董和以习方土大姓,寝而不许。

28、后恢知璋之必败,先主必成,乃投先主。

29、先主嘉之,从至雒城,遣恢至汉中交好马超,超遂从命。

30、成都既定,先主领益州牧,以恢为功曹书佐主簿。

31、后为亡虏所诬,引恢谋反,有司执送,先主明其不然,更迁恢为别驾从事。

32、章武元年,以恢为庲降都督,使持节领交州剌史,住平夷县。

33、先主薨,雍闿等反,围恢军於昆明。

34、时恢众少敌倍,恢诈降,南人信之,故围守怠缓。

35、于是恢出击,大破之,追奔逐北,南至盘江,东接牂牁,与诸葛亮声势相连。

36、南土平定,恢军功居多,封汉兴亭侯,加安汉将军。

37、南夷复叛,恢讨灭之。

38、建兴七年,以交州属吴,解恢刺史。

39、更领建宁太守,以还居本郡。

40、徙居汉中,九年卒。

41、子遗嗣。

42、  演义传记  蜀臣。

43、初仕刘璋,赵云荐与先主。

44、时先主正欲令一人往说马超来降,恢自荐往之。

45、马超初不欲降,恢以理说之,超遂斩监军杨柏,将首极共恢一同上关来降先主。

46、及益州定,恢为先主擢用。

47、  历史评价  杨戏:“安汉宰南,奋击旧乡,翦除芜秽,惟刑以张,广迁蛮、濮,国用用强。

48、”   《三国志·李恢传》:“李恢公亮志业,以所长,显名发迹,遇其时也。

49、”  相关事件  汉武帝元封二年(公元前109年),设置益州郡,首府在滇池县( 今晋宁县晋城)。

50、汉王朝不断派兵驻守,移民垦田,兴修水利,经过了三百多年,到东汉末献帝时期,农业生产迅速发展:“益州西部,金银宝货之地,居其官者,皆富及十世。

51、”(《南中志》),同时,在郡县官员等统治阶级中,也和中原各州一样,形成称霸地方,拥有势力的豪强,史书称为“南中大姓”。

52、   东汉献帝时李恢官本郡督邮(职司监察),他的姑父爨习, 任建伶令(建伶即今晋宁县昆阳)有违犯科条的事,李恢提出给予罢官的处分意见,刘璋所派的益州郡太守董和,考虑爨习是“方土大姓”,容忍迁就,把事情按下不予处理。

53、为了维持地方各派势力之间的平衡,董和只好把李恢推荐给益州牧刘璋,另行任用。

54、   李恢在去成都途中,得知刘备已自葭萌(今四川昭化县)攻成都。

55、他审形度势,认为刘璋必败,刘备必胜,要做出一番事业,只有投刘备。

56、因此,他不去成都而直接北上,以益州郡使者的名义,在绵竹和刘备相见,刘备十分赞赏李恢的才识,一起南下到雒城(今四川广汉县)。

57、此时西凉名将马超,正因兵败投靠汉中张鲁,刘备为了收揽马超这员名将,同时也为了削弱张鲁的势力,以便夺取汉中,特派李恢去完成这项重大使命。

58、李恢到汉中去交好马超,晓理动情,硬把马超说服,归顺了刘备,从此,李恢遂成了政治舞台上的知名人物。

59、   刘备在击败刘璋,夺取成都,自领益州牧后,任用李恢为功曹佐主簿(职掌记官员功过的官),有逃亡罪人诬陷李恢参与谋反,有关部门将李恢逮捕,刘备深知李恢为人,不但不信,反升李恢的官,任以“别驾从事”之职,成为刺史的左右手。

60、蜀汉昭烈帝(即刘备)章武元年(公元221年) ,管领南中五郡的 降都督邓方逝世。

61、刘备本有意任用李恢,但却故意先问李恢何人可以继任?李恢引经据史,说了一段十分得体的话:“人之才能,各有长短,故孔子曰:‘其使人也器之’且夫明主在上,则臣下尽情,是以先零之役,赵充国曰‘莫若老臣’,臣窃不自揆,惟陛下察之。

62、”既表明了他器量宏大,勇挑重担,又说明他引征得体,修养甚高。

63、于是刘备外放李恢为 降都督,驻平夷县( 今贵州普安、六枝之间),并兼任交州刺史。

64、以李恢领交州刺史, 是蜀汉摆出要与吴争夺交州地盘的架势,至此,李恢已成蜀汉独当一面的“大员”了。

65、   刘备取得益州政权后,南中各郡大姓据地自雄,只永昌郡太守吕凯投向刘备,其余都不愿归顺刘备,他们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,暗联孙吴。

66、   蜀汉后主建兴三年(公元225年)三月,经过两年多的准备, 诸葛亮决心以武力平定南中,与李恢、马忠会合分兵三路南进:李恢则“按道”向建宁(今曲靖),以捣雍 的老巢。

67、所谓“按道”, 即斟酌形势选择有利的攻取路线。

68、李恢自平夷出军,在昆明地区(指昆明族居地区), 被数量超过一倍的建宁各县互相纠合在一起的叛乱力量所包围。

69、这时敌众我寡,又没得到诸葛亮进军胜败的消息,李恢就以计谋麻痹敌人,佯称:“官军粮尽,正考虑退军。

70、我背乡离井十多年,现在总算回故乡来了,不打算再流浪北方,只想回来和你们共同干,所以诚恳地把实情告诉你们,大家商量一下吧!”敌人信以为真,围困渐次松懈。

71、于是,李恢乘敌不备,突然出击,大破围敌。

72、   后来,诸葛亮击杀高定、平雍 部曲,七擒孟获,李恢均与之紧密呼应,追奔南北,军功最多,封李恢为“汉兴亭侯”(汉兴在今贵州兴义附近)。

73、建兴三年秋初,李恢进驻滇池县(今晋宁县晋城,益州郡郡治),南中平定。

74、随即改益州郡为建宁郡,以李恢为太守,加安汉将军,领交州刺史,移郡治到味县(今曲靖)。

75、李恢身任统辖南中七郡的 降都督,又直接掌握南中的中心地区建宁郡。

76、诸葛丞相把治理南中的重任都交给李恢以后,于是年冬回师成都。

77、   虽然南中大姓的首要人物,都调到成都做官,但地方上的豪强,在大军北还之后,仍有叛乱杀害守将的。

78、李恢亲自出兵征讨,扑灭叛乱,并将各地豪帅迁往成都;又迁移永昌濮民数千落于建宁、云南两郡之间,以发展两郡的生产。

79、建兴五年(227年), 诸葛亮上《出师表》说:“今南方已定,兵甲已足,当奖帅三军,北定中原”。

80、于是,帅军北驻汉中,开始与曹魏争衡。

81、这种形势的形成,与李恢完成了安定南中的战略任务是分不开的。

82、   建兴九年(公元231年),李恢卒于汉中。

83、今澄江县西五里,有李恢墓。

84、   《三国志》作者陈寿以“公亮志业”四字评李恢。

85、“公”即识大体,“亮”即明事理,“志业”即是有事业心并且做出了成绩,后人公认此评是确当的。
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关键词: